各团总支、创新创业团队: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青年学生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卓越创新人才,积极备战2025年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经研究,决定举办2025年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凡我院2025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本(专)科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二、参赛作品要求及分类
1.申报参赛作品须是2023年6月1日后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每件作品的团队成员总人数不超过10人,每个项目指导老师不超过3人。
2.申报参赛的作品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红色专项赛事四大类,具体说明如下: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仅限本科生;
(2)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5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具体要求可参考往届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
(3)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者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科技制作类作品原则上应有实物或者模型。
(4)红色专项赛事
短视频:时长5分钟以内,应避免简单性叙述实践过程,着重对红色精神的阐述、实践过程的收获以及对党的情感认同,致力于能使同龄人引起共鸣、共同教育、共同成长,鼓励围绕红色故事、红色人物深度挖掘,形成有温度、易传播的视频(视频格式:MP4,视频分辨率:1280×720、1920×1080)。
调研报告:应既有事实叙述,也有观点论述,符合真实性、论理性、简洁性的特征要求,字数在5000字至10000字之间。附录:包括调研日志、访谈记录、调研照片、媒体报道、成果应用证明等相关支撑材料。
同一作品不得同时参加主体赛事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作品评比,往届获奖作品不得重复报送。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要求依据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进行设置。如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有所修订,将另行通知相关要求的变动情况。
三、作品申报要求
参赛作品须经作者本人或集体申报,每人以第一作者身份限报1件,每件作品需由2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学科组)推荐,经学院审核确认(作品申报书见附件1,学校科技部门、学校推荐意见可不填写)后上报。参赛作品须经过本单位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初步评定后方可上报竞赛秘书处,竞赛秘书处将根据评审规则对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审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两类作品将以文本(若是外文,请附中文本)形式参赛,请以4号楷体字打印(A4纸),附于申报书后。学术论文字数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将以实物、模型展示,结合文本、图片、视频等说明的形式参赛。红色专项作品必须同时包含5000-10000字之间的调研报告和5分钟以内的视频(两者为1件整体作品)。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四、竞赛流程及时间安排
(一)初赛阶段(即日-2025年3月20日)各团总支、创新创业团队成立专家小组,指导参赛同学准备项目材料,并对学生报送的竞赛项目进行初选和评审。初赛结束后,向学院推报优秀项目。各初赛组织单位要严格按照竞赛要求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认真组织好本单位申报作品的选拔和评审工作,于3月21日前提交院团委汇总。
(二)校赛作品申报(3月中旬)竞赛评审分为作品文本评审、公开答辩二个环节,评审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文本初审环节时间:3月24日—25日
形式:文本初审环节采取文本盲评形式进行,主要评审竞赛项目文本论证、作品支撑材料、维普软件查重结果报告(查重率低于30%)等内容。选取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晋级复赛。
作品上交方式:以团总支、创新创业团队为单位将参赛作品汇总表一份(见附件2)、申报书和作品各3份(其中2份为盲评材料,需省去单位名称、指导老师名称和参赛人员名称及其他透露个人或单位的信息)、承诺书等相关纸质材料于3月21日前交至院团委(大学生服务中心204办公室),申报书和作品要求分开装订。
2.公开答辩环节时间:3月28日
地点:高新校区西门团学活动中心
形式:组织有关专家成立评审小组,选手按照“5分钟PPT汇报+6分钟答辩及点评”的形式现场答辩,依得分排名作为最终成绩予以评奖,评选出优秀项目。
(三)省赛报备
根据校赛评审结果,根据省赛要求选择若干作品进入“挑战杯”省赛优化环节,并报备参加省赛。
五、奖项设置
院团委将初赛组织和学生竞赛获奖情况列为学院共青团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学生获奖作为素质拓展学分认定的重要依据。竞赛以团总支、创新创业团队为单位计算参赛得分,团体总分按名次排列,按位次公布。总分前三名为优秀组织单位。比赛按照五个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红色专项赛道)分设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六名和优秀指导老师奖。(注:主办单位可根据初赛、复赛情况,进行适当的奖项调整。优秀获奖作品按照国赛、省赛文件要求,参考评委专家的推荐意见参加省赛)团体总分奖计分方法如下:
1.基础分:每个参赛单位要广泛发动师生积极参与,各团总支、创新创业团队均须举办选拔赛(选拔赛需要精选照片不少于5张,有推文或者新闻稿发表,获奖结果公示)。参赛学生人数占本院学生总数比例达到5%计5分,达到10%计10分,达到15%计15分,最高计15分;指导教师参赛人数占本院在职专任教师总数比例达到3%计5分,达到6%计10分,最高计10分;项目参赛总数占本院学生总数比例达到1%计5分,达到2%计10分,达到4%计15分,最高计15分。进行了“挑战杯”赛前宣讲、交流分享、培训或相关作品进行媒体专项报道的每一项加5分(单项分数不叠加)。参赛作品有关科技创新的宣传产品或活动被团中央采纳在全国平台播放推广的,计10分。
2.奖次计分:一等奖作品每件计100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70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40分(详见附件5)。专项活动参与师生参与、获奖纳入计分。湖南省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发布后,组委会将根据通知要求及时补充、调整相关工作安排,请密切关注相关工作群信息。
院团委
创新创业学院
2025年2月27日